top of page

南安会讯 - 第41期《南安会讯》

李成利

文化,社团的个性印记

文化,是社团的个性印记,社团闪耀的灵魂,是社团与时俱进的活力软实力。自古有言,倘若社团没有了记忆、没有了历史的底蕴,就会在滚滚红尘中消逝末落,猶似一个失忆痴呆的活死人。众所周知,历史的巨轮,不知不觉中在社团记忆里,留下了一道道深刻的文化辙印。

文化,是社团发展的脉络,指引着社团走向亮丽的未来方向。一间缺乏文化个性的社团,绝对不可能成为令人心生响往的魅力社团、生气勃勃的社团。社团的文化,是依赖时间和心灵细心酿造而成,而且并非能够立竿见影的,是世世代代人共同创建的精神成果,自然积极而成。

一间社团,只有善于上下求索,并保留弘扬祖辈前贤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特色,逐步塑造传颂千古之本能,才能在追求个性的数码年代,激志奋前,否则徒留悲壮的余韻。一间社团,若能将自己独特的事迹,详加记载下来,确保文化的延续,并焕发新的活力,社团的文化风貌,必变得充实和深具意义。

保留记忆,也需保留特色。一块失传的印章,一枚斑驳的会徽,一篇褪色的记录,一张陈旧的照片,一则发黄的剪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其特别性,让人不经意地同历史相遇,感受历史文化沉甸甸的能量,也促使先辈前人的智慧,在瞻仰的思维中传薪继火,推动了社团不停地演进,显示了社团的光辉灿烂前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转变与革新是件不可避免的事。文化的品牌建设,是提升社团文化的战略高度,软实力的强度。社团文化,不单单要积淀,也要传承,更要吸纳新时代养分,创新文脉谋取发展,在瞬息万变的潮流节拍,谱写出触动心弦的风清气正乐曲,以维持其存在的核心价值。

文化的载体是典籍。没有典籍作为依托,文化势必成了毫无根据没有基础的文化。“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束书不现,游谈无根”。古之名言,未之可忘。故此,从典籍入手,方能迅速迈进宝贵文化的殿堂。

新加坡南安会馆举办2017新春团拜会

新华网新加坡2月20日电(黄菲)新加坡南安会馆19日举行2017新春团拜会暨南安互助会第30届理事就职典礼。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房新文公参与在新各界南安乡亲共300余人欢聚一堂,共话新春。

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在新春团拜会上发表致辞并主持了南安互助会第30届理事就职典礼。她充分肯定了南安会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回馈社会”的办会理念,希望新一届南安互助会秉承“联络相亲情感、促进互助互惠”的宗旨,继续担负起搭建文化桥梁、帮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重要社会责任。

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左三)在南安会馆2017新春团拜会上发表致辞并主持了南安互助会第30届理事就职典礼。新华网发 黄菲 摄

新加坡南安会馆会长陈奕福在新春致辞中表示,南安会馆一向致力于“跨出会馆,走进社区”,在新加坡宗乡及侨界树立了回报社会的良好典范。

新加坡南安会馆会长陈奕福在2017年新春团拜会上发表致辞。新华网发 黄菲 摄  

 

 陈奕福表示,2017年,会馆将组织百余人参加南安寻亲之旅活动,增进南安乡情;同时,继续举办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传承“回馈社会、敬老尊贤”的传统。此外,会馆还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拓展各项工作,并鼓励更多的本地年轻人和新移民加入南安会馆的活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