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凤山寺复原史话

由南安先贤创建的凤山寺,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物,雕梁飞檐,蟠龙石柱,是新加坡稀有而由保存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寺内供奉广泽尊王,是南安乡亲所崇拜的郭圣王。

  • 凤山寺始建于公元1836(清道光丙申年)年,最初在丹戎巴葛青山亭,1868(清同治戊辰年)年进行重修。

  •  1907年英政府征用土地,所获赔款由先贤林路(林谋盛烈士之父)等筹购莫罕默苏丹路现址建寺迄今。

  •  1914年凤山寺执事林箕当、洪光腾、董泰和、洪神扶、林箕菊、侯西反等先贤,有鉴于河水山与珍珠山一带失学儿童为数不少,建议在凤山寺两侧走廊设两间教室,收容学生上学,创办南明学校至1931年停办,办学模式类似中国的私塾。

  •  1973年2月,由当年信托委员会主席黄奕欢先贤通过法律手续,移交新加坡南安会馆承受管理。

  • 1976年5月有鉴于凤山寺年久失修,决定大事修缮,费时半载,耗资四十万元。

  •  1978年11月1日凤山寺被选定为新加坡国家纪念古迹保留建筑物,以古色古香和金碧辉煌的风貌,开放让游客及善男善女参观和上香。

  •  1994年新加坡南安会馆再度组织“新加坡南安会馆凤山寺1994年重修委员会”,对凤山寺进行再一次重修。

  •  1995年凤山寺再一次经过了十五个月斥资八十五万元重修,焕然一新,并于1996年举行晋山仪式。这是新加坡光复后凤山寺进行的第四次重修。

  •  2005年凤山寺再遭白蚁侵蚀,破坏程度十分严重,南安会馆成立“凤山寺国家古迹重修委员会”展开筹备修缮工作,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前来协助勘查与策划,拟定重修蓝图。

  •  2007年重修工程正式展开,工程依据修缮国家古迹准则,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尽量真实、完整地保存其原貌和特色,加以保留现存的古建筑材料。

  • 2009年凤山寺修复工程顺利完成,历时3年耗资250万元修缮的凤山寺,重现辉煌,恢复昔日风貌。为了筹募重修基金,重修委员会举行了多项筹款活动:会馆和新加坡华乐团联办了“潘秀琼演唱会”、邀请世界著名指挥家朱辉先生第一次以交响乐指挥的身份,客串指挥新加坡华乐团演出“梁祝”音乐会,以一砖一瓦为重修工程筹款;期间李氏基金会慨捐100万元;在2009年广泽尊王千秋盛宴上,以从古杀取下的百年古砖“牛踏砖”予捐献5000元的善长仁翁;向法国著名酒庄订购且限量出品“南安红酒”义卖,南安两字为本会永久名誉会长陈瑞献乡贤、我国国宝级多元艺术大师题字。

  •  2010年1月凤山寺举行隆重简约诸佛神明陞座仪式。同年凤山寺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资产保存卓越奖,并于11月23日举行隆重授奖典礼,由当时担任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部长吕德耀先生见证授奖仪式。

  •  2011年本会联袂新加坡华乐团在凤山寺前呈献“雅俗共赏SCO华韵飘扬凤山寺”户外音乐会,吸引超过800人出席。小结凤山寺每年循例举办中元节联欢宴、分发老人度岁金、庆祝广泽尊王圣诞、清明祭祀南安31先贤等活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