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从凤山寺窥探19世纪华人移民史‘南国飞凤’讲座引人入胜  ◎林隆基

10月24日,下午2点钟,两 位 年 轻 业 余文史爱好者,在国家图书馆十六楼主讲一场 题为 “南国飞凤-从凤山寺到南安会馆”讲座,吸引了近两百人前来听讲。

他们是石叻学会的吕世聪、南安会馆属下南安艺文社的洪毅瀚(南安籍)。

两人分别以华语和英语主讲,从一张旧地图和一条已遭遗忘了的街名,开始探寻凤山寺最初的庙址,进而 确定它应该是离目前丹戎巴葛地铁站和都城隍庙不远的华利街,道拉实街和柏城街的交界处。 然后,再逐层剖开地以陈省 堂《游凤山寺》游记窥探旧凤山寺原貌。

洪毅瀚另从国大图书馆藏书中的台湾所编之《诗山凤坡梁氏族谱》发现梁壬癸的身世。梁壬癸是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早年到马六甲谋生的梁自树之第三子和梁天成、梁美吉是兄弟。
 

梁壬癸应该是在1830年之前从马六甲南迁新加坡,并在1830年捐了30元给恒山亭,六年后创建凤山寺的。
 

吕世聪说,梁氏家族也和十九世纪的其他华人移民一样,从闽南泉州、南安等地下南洋,先到马六甲和槟城,再辗转落户新加坡。从史料可知,他们并没有在1819年莱佛士开埠后,立刻从马六甲南迁,而是在1824年的英荷条约签订后,才到新加坡发展的。
 

梁天成和梁美吉的儿子后来也移居新加坡。因为,庆德会于1831年在新加坡创立时,梁天成的长子梁赞元和梁美吉的长子梁添益都是该会的创建人之一。
 

梁赞元也担任过萃英书院的董事。崇文阁的碑文记录了他当时曾承包建筑工程,得到了5407元的建筑费,可见梁赞元生前是一名建筑商。
 

讲座共分两段。第二段侧重在讲解凤山寺建筑的特色及其结构。

主讲者吕世聪指出,南安会馆所保存的七本珍贵百年旧账簿中翔实、清楚地记录了1908年重建目前庙宇时,购买建材和施工的情况。他们仔细地研究账簿的内容之后,发现目前庙宇的木工由两批泉州地区的匠司,以对场作方式完成。
 

账簿在列明匠司姓名、包工及买材料的费用之外,还详细记录了工匠是在1908年9月6日安置分中轴线的分金石,并在四天后覆分金石的工程进展情况。整间庙宇是在1912年竣工的。
 

讲座还提到光绪29年,即1903年,凤山寺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那就是,信徒曾将广泽尊王请来本地,在尊王抵境后暂驻凤山寺内。
 

梁壬癸在1836年建了凤山寺之后,该寺曾在同治七年,即1868年重建,当时的董事为蔡鹏南等人。到了光绪十八年,即1892寺庙又因年久失修,由颜永成独资修复。
 

1907年,英殖民地政府要铲平华利山,令凤山寺乔迁,同时赔了五万元叻币。整个重建工程由林谋盛之父林云龙,即林路负责。当时,《叻报》曾刊登凤山寺的招工广告。
 

为了解凤山寺的重修工程,吕世聪也亲自走访竣工前,从中国泉州礼聘前来负责修复工程的匠司。
 

讲座以电脑放映投影片段,内容丰富精彩、许多珍贵图片颇引人入胜。因此,到下半段时间,大部份听众仍留下来听讲。过程中,不少人还有备而来地拿出笔和纸记录重点或拍照。此外,现场还有凤山寺建材、照片展览,以实物充实整个讲座。
 

讲座开始前,双方的领导人:南安会馆代常务主席陈奕福乡贤及石叻学会会长白钜炳先生都发表了讲话。

同时,双方代表:南安艺文社的林隆基及石叻学会的吕世聪,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持续双方的合作关系。
 

出席听讲的除了南安会馆和石叻学会的领导及会员外,还有社团代表、从事文史研究的人士,其中包括《陈省堂文集》的作者,也是南安人的叶钟铃先生,甚至侯西反先贤的后人及欧籍人士等也都出席聆听,足见这座百年古刹魅力有加。
 

讲座散场之后,有来宾向笔者赞扬主讲的两位年轻人年纪虽轻,却对文化、历史如此的兴趣,真难得。从出席人数和听众的反应来看,讲座可说是成功的。冀双方再接再厉。

bottom of page